2019年11月20日星期三

第五十六章


第五十六章
(道性篇)

       一、原文: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。塞其兑,闭其门;挫其锐,解其纷;和其光,同其尘;是谓玄同。故不可得而亲,不可得而疏;不可得而利,不可得而害;不可得而贵,不可得而贱。故为天下贵。

       二、译文:真正的明道者,是不随意言道的。在社会上到处讲自己得道、有道、成道了的人是不真正明白道的。塞住关窍,不闻世俗流言蜚语,以免扰乱心神。闭住门户,不受世俗利欲诱惑,免起贪妄之心,妄动劳形。磨灭它的锐利,解开它的纷乱,它的各种光混合在一起,它各种细微的事物混元在一起。这就是所有事物自然规律运化的本原是相同的。所以,在道中没有亲,没有疏;没有利,没有害;没有贵,没有贱。这种道的本原状态,对于万物来讲,就是天下间最可贵的。

       三、分段译文及解析:
       1、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。
       译文:真正的明道者,是不随意言道的。在社会上到处讲自己得道、有道、成道了的人是不真正明白道的。
       解析:修道是行为和状态上的,并不是语言上的,古修道者讲:“圣人行不言之教,说之错之”。道的内在是无为的,语言上也是说不清的,只能身有其所感,心才会有所悟,这个状态只有修道者自知。
     有道的人不随意言道,因为道并不是可以随意传播的,有些教派在社会上游说,叫人入教,也谓普度众生,当然很多教派都是好的,有益社会的,他们改善并促进了社会的善良风气。但是道家的做法则不一样,别人主动找上来求道,还要看人家是不是可以修道,很多时候经过考察,才决定教与不教。但养生祛病的方法,则可以向大众教授。真正的深层次修道,比如说内丹术修炼,则不会随意传播。虽然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具有修道的潜质,但是也要看每个人的具体因缘情况。明白的讲,所谓的下士基本上是不能修道的,即使修了也不会有多大进步,因为他坚持不了,况且社会上下士居多,传道也会被嘲笑。不仅可能自取其辱,而且还会耽误自我修行。所以,没必要惹些无谓的麻烦,除非另有其它私利目的者,他们会以利诱惑,欺诈大众,这些利诱是最适合下士口味的,当发现被骗也晚了,这些都是真正修道人所不齿做的。所以懂道的人不会到处宣扬自己有多大道行,也不会满社会招人修道。到处鼓吹、宣扬的人,其实并不懂道,多数是骗子,更不会讲道德。所以这也是当今真正的道家没能大范围传播的原因之一。

        2、塞其兑,闭其门;挫其锐,解其纷;和其光,同其尘;是谓玄同。
       译文:塞住关窍,不闻世俗流言蜚语,以免扰乱心神。闭住门户,不受世俗利欲诱惑,免起贪妄之心,妄动劳形。磨灭它的锐利,解开它的纷乱,它的各种光混合在一起,它各种细微的事物混元在一起。这就是所有事物自然规律运化的本原是相同的。
       解析:真正修道人并不参与世间的那些影响心态的,耗费精气的繁杂事务,所做的是不闻流言蜚语,不受利欲诱惑,不起妄心,不起贪念,安心修道。长此以往,在这样的境界之中,就会进入更深的层次,回归于道的本原,洞察到了万物之根的状态,感悟到了朴的本质。其本质就是“挫其锐,解其纷;和其光,同其尘”,明白了万物之根的本原本来就是相同的。

       3、故不可得而亲,不可得而疏;不可得而利,不可得而害;不可得而贵,不可得而贱。故为天下贵。
       译文:所以,在道中没有亲,没有疏;没有利,没有害;没有贵,没有贱。这种道的本原状态,对于万物来讲,就是天下间最可贵的。
       解析:在这个境界中,一切事物混元在一起,它们的本原是相同的,所以也就没有亲疏、利害、贵贱,这种没有分别的混元境界状态,是最可贵的。修道者能修为到这种境界,与之相和,也是天下间最可贵的。 

     四、运用法门:本章讲述有志于修道的人不要被外面夸夸其谈的假修道者所迷惑,不要极力追求好奇的术数,神秘的现象,不要想利用这些所谓的特殊能力获得利益。应该踏实的、安心本分的修行。塞住关窍,不闻世俗流言蜚语,以免扰乱心神。闭住门户,不受世俗利欲诱惑,免起贪妄之心。在这样的长期修行中,就会认知宇宙万物同根的本原,会认知万物本原相同的积微物质朴,进而与无所不有无所不在的朴不断相合,当达到了朴即我,我即朴的层次,那么就获得了与道同在的至高境界。

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

修行者的道德经感悟語

目录               《道德经》与《圣经》、《薄伽梵歌》并列为世界翻译版本最多的三大经典,《道德经》又是其中唯一原文为华文的著作。 但因其博大精深且言简意赅,还是需要白话翻译或老师带领,有心想要了解的人,才可能学到其中堂奥。    《道德经》被很多人以哲学角度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