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11月20日星期三

第五十五章


第五十五章
(道性篇)

         一、原文:含德之厚,比于赤子。毒虫不螫(shì),猛兽不据,攫(jué)鸟不搏。骨弱筋柔而握固,未知牝(pìn)牡之合而朘(zui)作,精之至也。终日号而不嗄,和之至也。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。益生曰祥,心使气曰强。物壮则老,谓之不道,不道早已。

         二、译文:顺应天道内涵深厚的人,就好比刚出生的婴儿。有毒刺的虫不会用毒针扎他,凶猛的野兽不会用着爪子扑抓他,凶恶的大鸟不会搏击他。婴儿的骨质很弱筋很柔软,但是小手却可以紧紧抓牢,不知道男女阴阳交合的事情,但是小男孩的生殖器却可以常常勃起,这就是精气充足的表现。一整天都啼哭,而声音不会沙哑,这就是身体阴阳相合的表现。知道相合的表现了,就明白了这是宇宙自然规律的常态现象,知道常态现象了,就明白了自然规律的运化本原。以明白常态、知道相合,并本着自然规律的本质特性,运用在自我生命的有益运化之中,这就会使生命合于道吉祥如意。但是如果过分追求这种状态,就违背了自然规律的本质特性,也亦虚空的道的本质特性,那么就由虚空的无为变为有形的有为,不断地贪求,有为就会越来越强大。越来越强大的事物,最终一定走向衰老,这就不符合于道了,不符合于道很快就会灭亡了。

         三、分段译文及解析:
         1、含德之厚,比于赤子。
        译文:顺应天道内涵深厚的人,就好比刚出生的婴儿。
        解析:修道很深的人,返璞归真,回归于道的无极。就如同刚刚出生的婴儿一样,是一张白纸,没有恩怨情仇,没有现世因果报应。只有与道合一的淳朴本性。

        2、毒虫不螫,猛兽不据,攫鸟不搏。       
       译文:有毒刺的虫不会用毒针扎他,凶猛的野兽不会用着瓜子扑抓他,凶恶的大鸟不会搏击他。
       解析:既然自然规律是顺天则昌的,与道相合就是顺应天道,只有好报,而没有恶报。就如同第五十章中的“兕无所投其角,虎无所措其爪,兵无所容其刃。夫何故?以其无死地”是一个道理的。既然没有恶果,那么,就不会有毒虫、猛兽、攫鸟来伤害他。

       3、骨弱筋柔而握固,未知(1)牝牡之合而(2)朘作,精之至也。终日号而不嗄(a),和之至也。
       译文:婴儿的骨质很弱筋很柔软,但是小手却可以紧紧抓牢,不知道男女阴阳交合的事情,但是小男孩的生殖器却可以常常勃起,这就是精气充足的表现。一整天都啼哭,而声音不会沙哑,这就是身体阴阳相合的表现。   
  (1)牝牡:阴阳、雌雄。(2)朘作:生殖器勃起
       解析:这是以婴儿顺合于天道的状态来比喻修道人的修为情况,修行深厚的人就像婴儿一样,是一张白纸,画上什么东西就是什么东西。自然规律显阳性时,他的身体就顺应着出现阳性反应,并没有主观意识进行控制;反之,显现阴性时,身体也同样顺应着阴性出现反应。这样就是与天道自然同在,即使应用自身能量,也不会损耗自我的本原,精气在天道自然中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。

        3、知和曰常,知常曰明。益生曰祥,心使气曰强。
       译文:知道相合的表现了,就明白了这是宇宙自然规律的常态现象,知道常态现象了,就明白了自然规律的运化本原。以明白常态、知道相合,并本着自然规律的本质特性,运用在自我生命的有益运化之中,这就会使生命合于道吉祥如意。但是如果过分追求这种状态,就违背了自然规律的本质特性,也亦道的虚空本质特性,那么就由虚空的无为变为有形的有为,不断地贪求,有为就会越来越强大。
       解析:这种状态,就是与道相合的常态,也就是自然规律运化的本原,长此以往,修为就越来越深,层次也就越来越高。但是在修行中,不能强行追求这种状态,这个状态是自然来的。如果过于追求,就会恰得其反,违背了道的空无本性。

       4、物壮则老,谓之不道,不道(1)早已。
       译文:越来越强大的事物,最终一定走向衰老,这就不符合于道了,不符合于道很快就会灭亡了。   1)早已:很快灭亡
       解析:违背了道的无,就会产生有,就会产生追求中的贪念能量,会心神动荡,不得安宁,长期如此,贪念能量越来越强,就产生物极必反,这样破坏了自己所追求的合于道的空无层次,也会产生很多恶果,乃至于有的人去追求术数,结果偏离大道,最后修道失败,与道缘尽了。

       四、运用法门:本章讲述修道人的状态,修的层次越深,越可以返璞归真,像婴儿一样,会获得天道自然的能量。在与天道相合的能量中修行,层次就会不断提高。但是不能以贪念去追求,那样会恰得其反,不仅修不成道,而且会早早的灭亡了。


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

修行者的道德经感悟語

目录               《道德经》与《圣经》、《薄伽梵歌》并列为世界翻译版本最多的三大经典,《道德经》又是其中唯一原文为华文的著作。 但因其博大精深且言简意赅,还是需要白话翻译或老师带领,有心想要了解的人,才可能学到其中堂奥。    《道德经》被很多人以哲学角度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