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一章
(道性篇)
一、原文:上士闻道,勤而行之;中士闻道,若存若亡;下士闻道,大笑之。不笑,不足以为道。故建言有之:明道若昧;进道若退;夷道若纇(lèi);上德若谷;大白若辱;广德若不足;建德若偷;质真若渝(yú);大方无隅(yú);大器晚成;大音希声;大象无形;道隐无名。夫唯道,善贷且成。
二、译文:上等人士听到了道的理念,会努力的亲身实践;中等人士听了道的理念,时而会亲身实践,时而也就忘记了;下等人士听到了道的理念,会大声嘲笑。如果他不嘲笑,也就不足以成为道了。所以,古代建立修道理论的时候就讲:明白道的人却让人感到似乎很愚昧;修道了,却让人感到似乎退步了;平坦的人生道路似乎出现了坎坷;上等的合于道的行为似乎就象没有尽头的山谷;洁白的似乎出现了污垢;宽广的合于道的方法似乎出现了不足;建立修道的方法使人似乎很懒惰;纯真、朴素的本质似乎变得混浊;方的东西,很大很大,大得摸不到边际;越是大的器皿,做成的越晚;很大很大的声响之中,是体现不到小的嘈杂之音的;很大很大的形象,看不到边际,也就看不到它的具体样子;道是隐含在万事万物之中的,不能以具体的事物冠以道的名称。但是也只有道,才会给予你,并且可以使你成功。
三、分段译文及解析:
1、上士闻道,勤而行之。
译文:上等人士听到了道的理念,会努力的亲身实践。
解析:所谓上士就是心胸宽广、目光深远、善良慈爱,没有狭隘的急功近利和贪婪心态的人,上士与道相近,因为他宽广的胸怀合于道的无为本性,善良慈爱的行为合于道的舍得平衡规律。所以他听闻了道,就会努力的亲身实践。
2、中士闻道,若存若亡。
译文:中等人士听了道的理念,时而会亲身实践,时而也就忘记了。
解析:所谓中士,也就是胸怀近于无私与自私之间的人。有时他认为修道很好,善良无私,光明磊落,愉悦快乐;有时又认为修道没有太大好处,因为无私总是被别人占便宜,于是就忘了道的整体性,只是狭隘的看待局部因素了。所以中士时而修道,时而弃道,若存若亡。
3、下士闻道,大笑之。不笑,不足以为道。
译文:下等人士听到了道的理念,会大声嘲笑。如果他不嘲笑,也就不足以成为道了。
解析:所谓下士就是指着不能与道的理念相合的人,这样人的特点往往心胸狭隘、自私自利。因为他有私,看的是局部利益,不能明白无私者的整体大局观,所以他会认为修道者很傻,放着好处不拣,总是被别人占便宜,因此他会嘲笑修道的人。
4、故建言有之:明道若(1)昧;进道若退;夷道若(2)纇。
译文:所以,古代建立修道理论的时候就讲:明白道的人却让人感到似乎很愚昧;修道了,却让人感到似乎退步了;平坦的人生道路似乎出现了坎坷。 (1)昧:愚昧 (2)纇:坎坷
解析:世人认为修道的人在退步,因为看到他好像愚昧了,变傻了,不争了,生活消极无味。
修道的人会改变吗?确实会变的,因为在修行的过程中心胸和视野会变得越来越宽阔,他看到的是常人没有看到的问题,正因为看到了常人看不到的问题,所以他知道如何作为才是最符合事物整体性质的。
修道的人不去钻营,正是因为他看到了钻营后的恶果。修道人不争,正是因为他看到了不争的好处。修道人生活消极无味,正是因为他知道了消极无味后面的精彩天地。
5、上德若谷;大白若(1)辱;广德若不足。
译文:上等的合于道的行为似乎就象没有尽头的山谷;洁白的似乎出现了污垢;宽广的合于道的方法似乎出现了不足。(1)辱:污垢
解析:好的修为状态与方法是无限性的合于道的,所以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具体方法,法无定法,非法法也,道无穷方法就无穷。
有形的方法永远不能与道百分之百的相合,不论这方法有多么宽广,因为道是无形的,所以如果修道的方法似乎出现了不足,那是正常的,当从有为法修到无为法之时,也就是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了,那就是上古真人了!
道是无为而无不为的,它运化并包含着万物,所以道中不仅有洁白的,也有所谓的污垢,这两者是并存的,只是从哪个角度看而已。从这个角度看是好的、对的、纯净的,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是坏的、错的、污浊的。没有绝对的好坏,只有相对的事物。如果洁白的似乎出现了污垢,那是道的自然规律。但是给予洁白与污垢的定义,却可以验证修道者的修为境界。作为一个合于道的修行者,心胸中包纳万物,会抛去执着,客观的看待所谓的洁白与污垢,不会以自我的喜恶而强行影响、改变事物。
6、建德若(1)偷;质真若(2)渝。
译文:建立修道的方法使人似乎很懒惰;纯真、朴素的本质似乎变得混浊。 (1)偷:懒惰 (2)渝:混浊
解析:修道的方法之中具有不争、无欲、无为的状态,让世人感觉到好象很懒惰,其实“不争、无欲、无为”是修行的应用法门,只有在这个状态之中,才可以化生出修道人所需要的“有”,不修道的世人多数是不明白其道理的。
道是无所不有的,包含了所有的事物,其中各种因素混元在一起,精湛的与混浊的是共存的,所以纯真、朴素的本质也似乎变得混浊。
7、大方无(1)隅;大器晚成;大音希声;大象无形。
译文:方的东西,很大很大,大得摸不到边际;越是大的器皿,做成的越晚;很大很大的声响之中,是体现不到小的嘈杂之音的;很大很大的形象,看不到边际,也就看不到它的具体样子。
(1)隅:角落,这里指事物的边缘。
解析:修道者不要急于求成,要有长期修炼的信心和准备。因为道是大的,正是因为它是大的,所以成就的越晚,不可能立即修成。就好比“大方无隅、大器晚成、大音希声、大象无形”一样。
8、道隐无名,夫唯道,(1)善贷且成。
译文:道是隐含在万事万物之中的,不能以具体的事物冠以道的名称。但是也只有道,才会给予你,并且可以成功。
(1)善贷:顺合于天道的给予
解析:道比那些大的东西还大,它大的无边无际,但是它又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,所以说它又很小。它其大无外,其小无内。所以修道者不要认为无边无际的道是修不成的,因为道存在于万物中,有小的特性,因此也存在于身体中,所以修炼身体是最简捷的(乃至于不二法门的)求道方法。也正是因为它小得存在于身体中,所以道是可以修成的。
世上也只有道,顺应自然规律的给予你,存在于你的身体中,而且你修炼就可以成功。即为:夫唯道,善贷且成。
四、运用法门:本章把人分为三种情况,即上士、中士、下士,上士闻道后可以坚定的修道,中士可修可不修,下士不可能修道。按此种情况讲,世间上的事物,不可能所有人都会认同,不认同也是正常的,全部认同则是不可能的。所以,修道者各自不同,因果也就各不相同,同时也就有了因材施教之分。
本章还阐述了修道的人状态,修道后与世人的不同之处,并鼓励修道人安心修道,在不急于求成的心态下,持之以恒就可以修行成功,也就是“同于道者,道亦乐得之”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