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11月15日星期五

第十六章


第十六章
(道法篇)

一、原文:致虚极,守静笃()。万物并作,吾以观复。夫物芸(yún)芸,各复归其根。归根曰静,静曰复命。复命曰常,知常曰明。不知常,妄作凶。知常容,容乃公,公乃全,全乃天,天乃道,道乃久,没身不殆(dài)

二、译文:达到最虚空的状态之时,(状态和意识)虔诚地、忠实地、专一地守着静极的状态。万物都在运化着,我以这个状态观察着万物的反复运化。各种各样的芸芸众物,都运化着并归复其根源。万物的根源是静的,静的才可以返归于万物的本性。知道了万物的本性就知道了这个本性的必然规律,知道了本性的必然规律就可以明了它的应用条件。不知道万物本性的必然规律,随意妄作,其结果是凶险的。知道万物本性的必然规律,就不能违背这个规律,自然就会宽容,这种宽容乃是顺应着自然规律的,所以是公平的,既然是公平的,就是没有缺陷的,既然是没有缺陷的,那就是大自然的运化规律,大自然的运化规律就是道的体现,道的体现是长久的,就永远不会产生灾难。

 三、分段译文及解析:
  1、:致虚极,守静1笃。万物并作,吾以观复。夫物芸芸,各复归其根。
 译文:达到最虚空的状态之时,(状态和意识)虔诚地、忠实地、专一地守着静极的状态。万物都在运化着,我以这个状态观察着万物的反复运化。各种各样的芸芸众物,都运化着并归复其根源。
  1笃:忠实、一心一意。
 解析:这里指着在禅修状态中感悟万物在天道自然中的现象反应,物极而必反,虚极而实生。当修道者达到虚极时,就会与万物“有”的本质发生共振,在最细微的信息中,又包含着无所不有的信息,所有的信息是包容交合在一起的,既具有其信息的独立性,特殊性,又有其与所有事物信息交融的普遍性,宇宙中所有的信息交融在一起,无所不有。在这虚极的状态中就可以观察或感知事物的反复运化现象,这是超越于时间与空间的,为多维空间,无时空度量性。比如在这个里面所观察到或感知到的事物发生现象,可能一年后才会在世间表现出来,也有可能是以前就发生过的事物,也有可能在现实空间中永远不会发生,因为那事情本来就应该是在其他空间发生的。所有事物都有其运行规律,他们是不会脱离规律而独立存在的。所以从规律的角度来讲,一个事物的出现,也就可以推测到它的发展变化乃至死亡,并不用费心力全程跟踪观察事物。掌握规律乃是根本,这就是要知道事物的常态轨迹。那么,如果要知道事物的常态轨迹,则要致虚极,守静笃。也就是在最虚空的状态之时,状态和意识虔诚地、忠实地、专一地守着静极的状态。渐渐地,就会感悟到各种各样的芸芸众物的运化及本原,也就了解了它的规律。

 2、归根曰静,静曰复命。复命曰常,知常曰明。
 译文:万物的根源是静的,静的才可以返归于万物的本性。知道了万物的本性就知道了这个本性的必然规律,知道了本性的必然规律就可以明了它的应用条件。
解析:天下万物生于有,而有生于无。阴为阳之根,靜为动之母。万物的阳动,要归于阴静之根。阴静之中蕴含着天下所有的“有”,知道了阴静的本源,就知道了天下万物所有“有”的条件因素,也就知道了所有“有”的发展变化。比如:在东北的土地上,夏天埋下种子与冬天埋下种子,其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,懂庄稼的人马上就知道了结果。夏天的种子会生长发芽,冬天的则冻死了。

3、不知常,妄作凶。知常容,容乃公,公乃全,全乃天,天乃道,道乃久,没身不1殆。
译文:不知道万物本性的必然规律,随意妄作,其结果是凶险的。知道万物本性的必然规律,就不能违背这个规律,自然就会宽容,这种宽容乃是顺应着自然规律,所以是公平的,既然是公平的,就是没有缺陷的,既然是没有缺陷的,那就是大自然的运化规律,大自然的运化规律就是道的体现,道的体现是长久的,就永远不会产生灾难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1殆:灾难
 解析:如果不知道规律而妄作,那么就会发生凶险。一个人一年不吃饭,滴水不沾,不可能不被饿死。如果明白了事物的自然规律,就会很宽容,因为这是不能强行改变的,所以会自然的、宽容的对待事物。也会很公平的、客观的、全面的看待事物,因为这本来就是天道规律,结果是必然的,人力是不可以改变的。只有这样顺应着天道做事,才会长久,才会避开灾难。

 四、运用法门:本章讲述修道人的禅境状态,及在禅境中合于虚空状态时,认知自然规律运化的法门,这样了解了万物的运化规律,顺应规律做事情,才会长久,会避开风险,没有灾难。

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

修行者的道德经感悟語

目录               《道德经》与《圣经》、《薄伽梵歌》并列为世界翻译版本最多的三大经典,《道德经》又是其中唯一原文为华文的著作。 但因其博大精深且言简意赅,还是需要白话翻译或老师带领,有心想要了解的人,才可能学到其中堂奥。    《道德经》被很多人以哲学角度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