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11月15日星期五

第十四章


第十四章
(道性篇)

    一、原文:视之不见,名曰夷;听之不闻,名曰希;搏之不得,名曰微。此三者,不可致诘(jié),故混而为一。其上不皦(jiǎo),其下不昧。绳(mìn)绳兮不可名,复归于无物。是谓无状之状,无物之象,是谓惚恍。迎之不见其首,随之不见其后。执古之道,以御今之有。能知古始,是谓道纪。

    二、译文:观察不到的,把它称为夷;听不见的,把它称为希;拿不到的,把它称为微。夷、希、微这三者,不可清晰的独立的彻底的区分出来,所以混在一起为一体。向上追溯这三者混在一起的东西,它并不明亮,向下观察它也并不黑暗、隐晦,它连绵不断的,也说不清楚它到底是什么,又好像它什么也没有。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,没有物体显像的景象,这就是在惚恍境界中。迎着看它,是没有头绪、没有开始的,跟随着看它,并没有后面的结尾。但是它的规律却是不变的,执着这个自古就有的规律,就可以驾驭现今的事物,能够知道古代最原始的情景与事物,这就是道的运行法则。

     三、分段译文及解析:
    1、视之不见,名曰1夷;听之不闻,名曰2希;3搏之不得,名曰4微。
    译文:观察不到的,把它称为夷;听不见的,把它称为希;拿不到的东西,把它称为微。
    1夷:平坦  2希:稀少  3搏:拿  4微:细小
    解析:看也看不到的东西,因为它太平坦了,没有具体的有形的可以显现,为无色;听也听不到的东西,因为它太稀少了,也因为它太大了,所以才稀少(参第41章:大音希声),或许也因为自身从生到死只在一次大声当中,所以也就听不到具体的一个声响,为无声;拿也拿不到的东西,是因为它太细小了,细小的没有具体形态,为无形。

     2、此三者,不可致1诘,故混而为一。其上不2皦,其下不3昧。4绳绳兮不可名,复归于无物。
    译文:夷、希、微这三者,不可清晰的、独立的、彻底的区分出来,所以混在一起为一体。向上追溯,这三者混在一起的东西,它并不明亮,向下观察它也并不黑暗、隐晦,它连绵不断的,也说不清楚它到底是什么,又好像它什么也没有。
(1)诘:追问究竟  2皦:明亮的、清晰的。  3昧:黑暗的、隐晦的。
(4)绳绳:连绵不断的
     解析:夷、希、微即为无色、无声、无形,是道的特性,它们是不能割裂的,互相包含着的,追溯着具有这个特性的事物(道)渊源,它是显现不出来特殊情景的,观察它的发展变化,也看不出有什么特殊区别,但它却是连绵不断的,由于有无色、无声、无形的存在,也就说不清它到底是什么。在夷的无色、希的无声状态下,感觉它似乎很大;在微的无形状态下,又似乎感觉它在很大很大的状态下什么也没有。  
   
     3、是谓无状之状,无物之象,是谓惚恍。
     译文: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,没有物体显像的景象,这就是在惚恍境界中。
    解析:这个状态就是在没有具体的形状下而感知的形状,没有具体物质显像而感知到了景象,这就是在有与无之间的惚恍境界中,而体验到的似有似无的、具有有又具有无的,又无所不有的,事物的运化状态。  注:关于惚恍的详解请参第二十一章   

    4、迎之不见其首,随之不见其后。执古之道,以御今之有。能知古始,是谓道纪。
    译文:迎着看它,是没有头绪、没有开始的,跟随着看它,并没有后面的结尾。但是它的规律却是不变的,执着这个自古就有的规律,就可以驾驭现今的事物,能够知道古代最原始的情景与事物,这就是道的运行法则。
    解析:迎着这个事物看它,看不到开始,随着事物的发展看它,也看不到结尾。因为这个事物的开始永远建立在另一个事物之上,结尾也永远被另一个事物所承接,所以也只有相对的起始,而没有绝对的起始。但是事物的运化规律却是不变的,只要明白了它的运化规律,就可以知道事物的必然结果,就可以遵循着事物的运行法则来把握与运用事物。

    四、运用法门:本章阐述的是合于道的修炼法门,重点在于修道者应在恍兮惚兮的禅境修炼中,这个状态就会合于夷、希、微的道的本质特性,处于有无之间,具有夷、希其大无外的状态,又具有微的其小无内的境界,既可以大到永远,又可以小到无穷;既可以感知古往今来,又可以循道而知后事。具体进入恍兮惚兮的禅境修习方法,就是第六章中运用法门中的修炼方法,其状态就是第二阶段第三步的修炼状态。

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

修行者的道德经感悟語

目录               《道德经》与《圣经》、《薄伽梵歌》并列为世界翻译版本最多的三大经典,《道德经》又是其中唯一原文为华文的著作。 但因其博大精深且言简意赅,还是需要白话翻译或老师带领,有心想要了解的人,才可能学到其中堂奥。    《道德经》被很多人以哲学角度来...